Monday, October 31, 2011
Musical Monday
Friday, October 28, 2011
Food For Thought
推挤之邦
伍德扬
新声代
9月上旬,我和母亲到中国自助旅游。套用一句在途中听到的话来概括此次的旅游体验:出来玩呢,总是又开心又辛苦。虽然我们已刻意避开10月的中国国庆黄金周,但还是领教到什么是“人口大国”。
四川的风景区确实美不胜收,但身在其中却心不旷、神不怡。例如九寨沟,再湛蓝、再清澈的水池和浅滩也由不得我们放慢脚步,从容欣赏,因为视线随时会被人海遮挡。九寨沟是著名旅游胜地,难免拥挤,但中国的挤跟新加坡的挤在程度上差别巨大。中国的挤,是有肉体接触的,以“摩肩接踵”形容之并非比喻或象征,而是实际情况的描述。再者,后面的人一直逼着你往前走。若想在人潮中停下喘气,则需螳臂当车的勇气。最不习惯的是,“排队”时,身后可能有人把你推开,钻到身前去。
九寨沟内有观光车载送旅客。当车门打开,只见车站内的人争先恐后,蜂拥而上。偶尔还会听到有人歇斯底里地叫喊:“我在这里!”,召唤被攒动人群拆散的亲友。看着众人焦虑的表情,大家似乎意识到,虽然观光车不间断地从车站开走,但紧跟在后的人潮只会越来越汹涌。我和母亲无助地伫立于这般嘈杂、无序的场景,变成灾难片里充当难民的临时演员。
据当地人说,那天进九寨沟的人算是少了。真不敢想象旺季的情景,是否得先把别人推开,以免自己被推进水里?在九寨沟的梯级被推倒顶多只是摔伤;在乐山大佛陡峭的栈道上被推倒,则会失足坠崖,粉身碎骨。母亲冒着生命危险走到大佛脚下时已疲惫不堪,毫无心情在佛门静地发思古之幽情。往出口走之前,她心有余悸地问:“那里也是很多人吗?”
有位朋友曾发誓:“我讨厌中国人!我绝对不再去中国!”我终于明白他为何有此偏见。不过,我始终认为这与中国人的本质无关,而是环境所迫。其实,只要想起中国人多物稀、竞争激烈、消费者权益不受保护、社会普遍缺乏诚信等,就不难理解身处在中国的中国人所显露的浮躁,凡事都与人抢的姿态。我在新加坡认识的中国人没有一个如此无礼、野蛮。而且,若周围人数不多,在中国还是能遇见从容、友善的中国人。
这次游玩得最惬意、轻松的地方是位于成都的金沙遗址博物馆。那里空间宽敞,冷气舒适,厕所干净,最重要的是,人流量不高。也难怪人不多,套用母亲的话:如果不懂得欣赏,谁要买价格不菲的门票来看一堆泥土?但恰恰就是展示这堆泥土和其文物的地方使我们待上大半天,并非展品特别多,而是有闲情消磨时光。同样与我们在馆内打发时间的还有一组带着孙子的奶奶们。母亲注意到她们一直悠闲地坐在一处,不像是来看展览的,便走过去凑热闹。也许有共同话题,结果东拉西扯,津津有味地聊上45分钟。就在此刻,其中一位奶奶分享她的旅游心得,也就是本文开头套用的那句话。
我国政府时常强调必须增加人口以促进经济发展,可是我越来越不认同这样的说词。新加坡的人口密度不断加大,已开始降低生活素质:到处大排长龙、居住空间更狭小、公路上的司机更不耐烦。更高额的交通费换来的却是更拥挤、故障更频繁的公共交通……若再增加人口,不知我们的乐龄人士以后会不会像那些中国奶奶,必须花钱到冷门的博物馆才能含饴弄孙一番?
以后我不带母亲去中国“拼”景点了,应该会带她去人群较稀疏的台湾。那里才是真正的礼仪之邦,明明是自己不小心撞到别人,被撞的人反而先说“对不起”。
Tuesday, October 25, 2011
一波三折
轉折可比美電視劇劇情
有選擇是好事
但舉手不回
生怕下錯一步棋就毀了整槃棋
迷失在如何抉擇當中
Monday, October 24, 2011
Musical Monday
Sunday, October 23, 2011
Food For Thought
要不要
吴韦材
自聊室
不是可行不可行。不是难不难。不是做到做不到。是从来没有感到过要有真正自发的需要。
今年7月31日的晚上,我有一名热心于关爱人文的好友陈佳燕,就在我们自己国家这里,亲眼目睹了27名非洲马拉威孤儿用华语表演华语歌曲、马来歌曲、台语歌曲、广东歌曲、英语歌曲,并且吟诵华语诗词,弟子规,表演中国功夫,同时也不忘表演马拉威民族的传统舞蹈。
这一群来自非洲的孩子,接触中华文化的学习从2年到6年不等。武术学习也大约仅仅2到4年而已,但从孩童们的汇报成绩,却让我这位朋友久久为之动容,多让人为他们感到骄傲。
她很兴奋地把演出特刊、光盘全拿给我看。翻阅着特刊,我虽没到表演现场感染那气氛,可从报道及照片中,非洲孩子们的热诚仿佛还是热烫手的。可是我这位朋友的神情,却逐渐由原来的兴奋暗淡下去了,“为什么人家的孩子能做到,而我们的孩子却只会对华文抱怨连连?”
“那不一样的。”我说。
“华文难学么?在这群可爱的孩子身上不已经见证了‘只要你愿意,世上就没有学不好的事’?更何况他们不是华人,可他们华文学习进度却这么的快!”
“这些非洲孩子学华文,是为了求存,我们的孩子学华文,是为了应付。”
事实就是如此。
1992年,台湾的慧礼法师因缘际会抵达非洲,行遍东非各角落,看尽苦悲病死,2002年,他带领一群无畏无惧的义工深入该地,以马拉威作起点,建起非洲佛教救济站,除赈济非洲饥荒难民,并建孤儿院,2005年开始收养无依孤儿。
孤儿们除了生活有着落,更有机会上非洲学校的课业,与此同时,学习华文,并进修职业技能。2007年,为改善健康并弥补非洲医疗不足,这些孤儿们也开始学习少林武术以强健身体。
这就是完全不同之处。
一边是置于死地而后生。是这个文化带给他一线生机,他当然全力以赴,争取这个新生的机会。无论自己原来的文化类型与这个新文化是多么地不同,但为了生存,为了以后的新希望与新憧憬,这就是唯一最好的选择。这里头涵盖了迫切与需要,应变与求存,每一个考量点,都是催促学习的动力。
另一边,是被逼交差。华文,华语,充其量只是在一些华人社群里早已沦为口语的语文而已。职场上也派不上多少用场。说好听点,当学生时还肯学它,是因为它仍然算是一项科目,是有分数拿的,也不算白念,任何人要听多么冠冕堂皇的学习理由也都不难举出来。其实呢,就算完全不认识它也不见得就活不下去,尤其毕业后,钱途才是大主流,这比什么都重要,所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就由它们继续在一边冠冕堂皇好了,我是什么人?我的文化情感倾向哪里?根本不重要,真的不重要,我会不会发达成功,那才是人生追求的考量。
忽视这个现实价值,或不从这个现实价值去看问题,花再多钱请半打专家来分析,最终还是在一些高调的“文化啊、根啊、传统啊、传承啊”诸等名词上纠缠打转而已。偏偏就有人很喜欢这类解释,连失败也要弄得漂亮些,好像有了这般高调解释才是最具理由的交代。那就别怪永远难有真相了。
不是可行不可行。不是难不难。不是做到做不到。
是从来没有感到过要有真正自发的需要。是从来没归宿感。没认同感。没危机感。也没迫切感。
简单不过,真正的关键,其实就在于自己要和不要而已。
Saturday, October 22, 2011
receive another shocking news again
haiz..
makes it a blue blue Oct...
Thursday, October 20, 2011
hehe.. apparently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realise one of my good fren is also stretching the value of money e same way as me..
我們究竟是省錢達人還是亂花錢一族呢??
Wednesday, October 19, 2011
got an uproar about cold blooded china chinese when a video of a young girl being ramped by 2 vehicles was ignored about 10 plus passer-bys..
but frankly, would you help if there are news of ppl helping the elderly/needy got sued and charged by them instead? & e court actually judge that they are guilty and issued fine penalty..
as absurd as it sound, it is indeed happening in china!!
so in this case, who shd we blame??
& my missing fren is still missing after 3 weeks..
the family is back in sg le..
at times i do wonder shd we think on e negative side??
be strong, SP
LJ, pls come back home
on a personal note, as much as im impressed with gelish manicure, im rather disappointed with 3D nail art. it looks good but it dont last..
or maybe im the rough one that results in crystal dropping off after a few hours of completion.
& i also dont like the fact that the crystals did limit to some extent what my hands can do, eg brushing my hair, for fear that more crystals will fall off..
moral of story: im rather boyish afterall.. =D
Monday, October 17, 2011
Musical Monday
Sunday, October 16, 2011
Food For Thought
乐活在 义务工作中
林弘谕 报道
刘润镕年轻时,健康曾敲起警钟,对生命有了领悟。现在,她活跃于慈善与义务工作,每天活在当下,乐观看待生死。把身体交给医生,把生命交给上帝,把心情交给自己。
人生到了什么阶段,才能有不同的体悟或看见?
54岁的刘润镕,年轻时已定下35岁退休的计划。她现在非常活跃于慈善与义务工作,认为这是她生命最精彩的部分。
她接受访问的几十分钟,都经常保持她所说的“招牌”笑容,很多人都说,她怎么可能投入那么多时间,承担那么重的义务工作,还能维持笑脸?
刘润镕先露出一笑,然后一针见血地说:“如果觉得做义工辛苦,每天都愁眉苦脸,那么干脆不要做。要做,就要做得开心,不要有负担,好像是逼自己去做似的。我享受的,就是投入时的那份心情。”
年轻时,她曾在本地著名的Spa公司担任董事经理。孩子读小学时,为了给他们更多时间,她选择兼职。后来,到香港帮叔叔打理生意。她回忆说:“我是个工作狂,从早上7时工作,到午夜12时,开会,兼顾本地和外地业务,还有为员工人事问题进行辅导等等,每天睡觉不足三五个小时,长期下来,身心俱疲,觉得应该为自己的生命重新作个选择。”放下,生命有了新的诠释。
花更多时间当义工
辗转在新加坡和香港两地工作后,2005年,刘润镕决定过半退休的生活。不过,她开始从事劳务工作,为本地公司提供外国劳工。“但是,这些都是‘散工’啦,我花更多时间当义工,为新加坡复员援助会(Singapore After-Care Association)服务,继续为监狱囚犯提供援助。我们在晚上到监狱辅导囚犯,提供回归社会的援助计划,让他们出狱后,能顺利跟家人沟通,与社会接轨。”后来,发生了马士沙拉末逃狱事件,监狱部门管制较严,只在白天给囚犯提供辅导,时间较受限制,因此也较少去了。”她说,10年前她在另一个组织狮子会时,开始这项囚犯辅导工作。不是每个辅导囚犯都能重新走正途。她说,获得家人支持的囚犯,通常较能开始新生活。
可能血液里流淌着滚滚的义工热情,她4年前加入“慈善之友”(Friends In Charity,简称FIC)这个较鲜为人知的组织。她说:“我们要帮助的,不是那些已经得到很多经济支援的团体,本地仍有许多慈善机构没有获得应有的照顾与支援。我曾做过老人支援服务,这里有很多老人家需要帮助。这个FIC的会员多数是从商的,因此筹钱的问题不大。我们各自出钱,办活动,确保这些老人得到实际的帮助。而不是花很多精力筹钱办活动,最后大部分善款都用在行政费用上,有需要者却得到很少的帮助,本末倒置!”
通过家护基金(Home Nursing Foundation)的合作,FIC助养约140名老人,每个月提供每人50元的生活必需品,如干粮、米粮、饮料等。
除了老人,FIC最近在汤申民众俱乐部举办嘉年华,成功吸引500人出席,远超200至300人的目标。刘润镕眯着眼笑说:“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来,很多人听了号召,就自告奋勇要带人来。我告诉他们,如果人多,你们得自己出钱雇车,大家都没被吓倒。我们得筹2万元,才能办这么大型的活动,第一次做就有这么好的反应,值得每个参与者感到自豪!这种快乐,是金钱买不到的。”
她形容做义工是保持身心轻松的方式。“其实,要感谢这些有需要者提供这样一个平台给我们服务,否则,我怎么从中得到快乐。我的开心,源自于他们。”
把心情交给自己
年轻时,她的健康曾敲起警钟,对生命有了领悟。现在,她每天活在当下,乐观看待生死。把身体交给医生,把生命交给上帝,把心情交给自己。
她分享一个心情故事。30多岁时,曾有朋友各自面对感情问题,她跟他们谈了很久,最后却发现对方都自杀身亡。这给她很大的冲击,改变了人生想法。“如果现在朋友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一定要确保能给对方最多时间,开导与陪伴,避免悲剧发生。”生命不计长短,而是走过所留下的意义。
刘润镕的儿女已成人,大儿子28岁,双胞胎女儿25岁,老早已脱离儿女依赖她的生活。她说:“我从小锻炼他们独立,我是个停不下来的人,脑子转得比任何人快,他们很怕跟我在一起,总是有事让他们做。当年我去香港工作,是他们最开心的日子,哈哈哈!”儿孙自有儿孙福,她也无须为三餐烦心,义务工作是她快乐的泉源。
失去灯火后不必惊慌,还可抬头观看漫天繁星。刘润镕对于生命能存活至今无限感恩,要让它继续发出光芒,照耀别人的生命。
感觸最深的一次婚禮。。
可能因爲我是伴娘忙了一天吧。。
不過怎麽也比不上新郎新娘忙於累
而且其實儅姐妹比儅兄弟好。。
繁瑣的事情大多由兄弟承擔 =D
但這些對我而言, 並不是最主要的。。
讓我沉思的是結婚的意義, 責任
宣誓官, 新郎與新郎的舅舅所說的一番話讓我對婚姻有更深一步的思考與領悟
婚姻雖然可說是愛情的一種延伸, 但是在責任方面是不是相去甚遠?
應該如何擔當爲人夫/爲人妻者?
該如何去適應/平衡/拿捏多一個角色的責任與期望?
怎樣才算是儅個稱職的角色?
婚姻不是兒戲
而我是否願意踏入婚姻成爲別人的妻子?
是否已做好了心理準備成爲別人的妻子?
Friday, October 14, 2011
first time being a 'sister' + maid of honour + emcee during a wedding!!
hope i wont fumbled and did a good job!
busy weekend ahead
Wednesday, October 12, 2011
two weeks le and still no news of my missing friend..
now the negative feeling is starting to set in..
pls be safe!
one must really make full use of the time you had..
you'll never know what's going to happen next..
so once you had something in mind, just do it and don't drag..
you may not know when this will become one of your regrets in life..
& don't spend time arguing/quarreling/fighting with your loved ones..
at the end of the day, when you look back & you will think "what for?"
live as though it's the last day of your life and enjoy life to the fullest
Monday, October 10, 2011
Musical Monday
Sunday, October 09, 2011
Food For Thought
如何擺脫拖延的壞習慣?每次總是告訴自己,要盡早開始,但卻一次又一次的對自己食言,怎麼樣也擺脫不掉拖延的壞習慣。其實要改變自 己沒有那麼困難,只要開始去做就對了。
「明天再做吧!」想必你常常對自己說這句話。儘管最後期限就迫在眉睫,還是提不起勁來,遲遲無法行動,每次都是等到最後一刻,才急急 忙忙趕在期限之前完成。
「人們的行為模式多半較重視短期或即將發生的事物,」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商學院教授皮爾斯‧史提爾(Piers Steel)說。我們對於長期的事件,比較沒有感覺,因此非得等到接近最後期限了,才感覺有工作動力。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很難拒絕短期的快 樂或干擾,例如工作到一半去上網看新聞或是回覆剛收到的電子郵件,真正該做的事情卻一直沒做。
然而,愈是拖延,焦慮只會有增無減。英國《心 理學》(Psychologies)雜誌表示,雖然人們行為上採取拖延策略,沒有實際行動,但心裡仍不斷想著沒有完成的工作,反而增加焦慮感,永遠無法放 鬆,這是許多人壓力的主要來源。
除了以上的心理因素之外,習慣拖延的原因還包括:
1.完美主義:每個人都希望把事情做好,但 是對於某些人來說,關於「做好」的定義卻有不切實際的期待。他們要的是完美無缺,容不得絲毫瑕疵,因此往往陷入微不足道的細節之中。
另一方 面,也是因為要求完美,總是拖延到最後才開始動手,費了極大的力氣不斷地思考,非得要把所有細節都想清楚了,才會採取行動。
你必須學會區分把事情做對以及做對的事情,」《學習管理時間》(Learn to Manage Your Time)的作者露西‧麥可唐諾(Lucy MacDonald)指出。其實沒有必要為了那些細微的不完美而讓自己一事無成。
2.害怕失 敗:因為擔心受到批評或責罵、或是被拒絕,所以不願意去做自己不擅長的或是不熟悉的事情。也因為害怕失敗,所以傾向於負面思考,總是想到最糟的情況,心裡 更加焦慮不安。但問題是,愈晚開始,就愈沒有時間好好做事,失敗的機率更高。
先問你自己,到底在害怕什麼?怕被主管責罵、怕丟臉、怕自己顯 得能力很差?你擔心的這些情況過去時常發生嗎?還是每次都是自己的想像?
麥可唐諾提醒,不要想著「如果……會怎樣?」的假設性問題,我們總 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即使真正發生了問題,再想辦法解決,而不是先預設一堆問題,限制自己的行動。
3.被迫去做: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拖 延,是因為這件事是「被迫去做」,心裡自然而然產生反抗的心理。
這與腦部的運作有關,根據美國《策略與商 業》(Strategy+Business)雜誌的報導,當人們依照自己的方式或意願解決問題時,大腦會釋放腎上腺素的神經傳導物質,當體內腎上腺素增 加,全身會保持在警戒狀態,有行動力、注意力集中,此通常會有超乎水準的表現。但如果是被要求去做某件事或是被告知該怎麼做,情況則完全相反。
但是,既然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卻又非做不可,何不及早完成,擺脫這個麻煩?
那麼知道拖延原因之後,又該如何克服這 個壞習慣?《心理學》雜誌提供了簡單的解決方法。
1.只要5分鐘就好。先不求多,強迫自己花5分鐘的時間做這份工作,通常等到實際去做了 之後,才發覺沒有想像中的困難或令人討厭。而且往往只要起了頭,就不願意放棄,既然已經花了5分鐘的時間,不如把它做完。
2.直接找人幫 忙。你是不是因為不知道該怎麼做,所以一拖再拖?別再浪費時間自己去想,直接說出你的困難,找人幫忙。不要想著自己解決所有的問題,準時完成工作比較重 要。
3.設定短期目標。正如同前面所說,我們習慣拖到快接近最後期限時,才有工作動力。所以,如果是1個月後要完成的工作,就應該排定每星 期要完成哪些,這樣就不會因為時間太遙遠,而提不起勁。
4.強迫自己:給自己壓力,強迫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情,並堅持下去。「就像郵票黏在 信封上,直到信件送到收信人的手上為止,你必須將自己『黏』在某件工作上,」美國知名幽默作家喬西‧比林斯(Josh Billings)說。
5. 給自己獎勵。一方面給自己壓力,但另一方面也要犒賞自己,每完成一部份的工作,去做有趣的活動,也許是一頓美食或是看藝術表演,除了獎勵自己之外,更可以 有一段休息時間,重新累積能量,再繼續工作。
別再為自己的拖延找藉口,只要你開始行動,所有造成你拖延的問題都不存在。
Taken from: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36906
Saturday, October 08, 2011
am bemused by all the suing and counter suing between Samsung & Apple..
seriously speaking, how many items nowadays are truly original??
i will dare say most stuff today are improvement of earlier inventions
& if one like to argue about design, it's even more difficult to draw the line..
cuz in the first place, it may not be you that thought of it first!!
illustrates once again a good intention that has turn 'bad'
& it also kinda show some companies mindset to be narrow minded/anti competitive and does not help the company image at all..
remember ppl tend to support the underdog/weaker party..
furthermore 真金不怕火烈
if your pdt is so good, why be afraid of competition in the first place?
why not hold a open 'competition' and see which pdts win more consumers' heart??
this week's current affairs is good teaching material for econs lesson..
3 in all.. haha
the other news tt can be linked to econs is Denmark set a first by implementing a saturated fats tax..
so right now countries are starting to take action against another social ill which is obesity..
but is saturated fats the main cause of obesity?
i believe there are other causes as well eg preference for fried food..
anything that is healthy can be unhealthy/fattening by simply frying it..
& i also wonder will tax be an effective way??
kinda remember one sentence watched in a drama: anything that can solved by money is not a problem
lastly the sg ministry of transport is thinking of cutting the car growth rate to be as much as half for next year..
i totally applaud the move as what i personally experience right now is most expressways are rather packed during non peak hours eg weekend afternoon! *duh*
if not before long, sg expressway will become a giant open air carpark...
however i also do agree that at times its not about the total num of cars sg has, the trick is how to encourage less usage of the cars or at the very least get ppl to drive their cars at different times of the day..
it may be a good time to think out of the box to come out with creative solutions and not using money (aka ERP) again..
Thursday, October 06, 2011
為什么相愛的人卻又為愛而紛爭??
而且,改變真有這麽難嗎??
開始覺得有點累了。。。
太多的變數,反反覆覆又好像回到原點。。
難道一開始就注定這是個無言的結局??
yesterday e new iphone launch disappoints..
today hears the passing on of steve jobs..
Apple 前面的路好像不會很好走。。。
Monday, October 03, 2011
Musical Monday
Sunday, October 02, 2011
Food For Thought
转
李永乐
客船钟声
有个小职员某天从老板手中,拿到新一年的加薪信,打开一看不禁高兴万分,今年经济复苏公司赚钱,老板慷慨提升工资两百大元,对他来说这可是史无前例,过去五年的提薪,最多不超过120元。
然而他的兴奋仅仅维持一天,因为隔日他打听到,职务相同的同事小王,居然加薪250元,他的心里开始忿忿不平了:我的表现明明不逊色于他,一定是小王在老板面前搞的鬼……
这就是人性“贪嗔痴”阴暗面中,“嗔”的典型反应。工资提升200元,数额丝毫没有改变,前一刻兴高采烈,后一刻心情跌落谷底,冷热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变化。
由此看来,我们凡人看待事物的标准,根本就是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其实根本没有标准可言。薪金的多少是一回事,大小高低善恶美丑好坏不也如此?
我们凡夫在生活当中,每天面对变幻莫测的人与事,一颗心总是上上下下,喜怒哀乐随波逐流,完全没有一点自控的能力,追根究底就是因为“心随境转”而无法自拔。
一个较有智慧的人,在面对别人不礼貌,甚至恶言相待的时候,还能够心平气和,保持一贯的修养,这不是纯道德高尚的缘故,而是他清楚意识到:我的言行和情绪,不必由对方来操控。这么一想,外头的任何风雨,都无法动摇他的心绪,他已掌握“境随心转”的窍门。
往深一层看世间万物,不论属于物质还是精神,不过都是暂时的组合,山河大地人伦亲情,终究都得发生变化,越是执著放不下,就越是身陷痛苦境界。
也许我们凡人,一时无法达到那样的胸怀,但是可以努力学习,在生活上如何开导自己,学习面对困难和阻力,舒缓不平和压力,比如有时候遇到交通拥堵,不妨拐个弯绕道而行,虽然得花多点时间,不也一样能够到达目的地。
至于小职员的心态虽能理解,然而如果能做到“拿自己比自己”,认清楚实际需要和想要:既然200元本来足以让你开心,那更犯不着丢弃这“开心的红包”,而去耿耿于怀?
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摘下墨镜后,眼前或有阴霾和风雨,仍能期待和煦的阳光。
笔心
喜怒哀乐随波逐流,完全没有一点自控的能力,追根究底就是因为“心随境转”而无法自拔。
——李永乐
Saturday, October 01, 2011
ultra shock..
a friend went missing overseas
& to think i just went to his wedding dinner 2 weeks back..
throughout the years that i know him, he's not e irresponsible kind of person..
really really dunno what happen..
pls pls pls be safe somewhere..
ur wife & ur family awaiting your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