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在 义务工作中
林弘谕 报道
刘润镕年轻时,健康曾敲起警钟,对生命有了领悟。现在,她活跃于慈善与义务工作,每天活在当下,乐观看待生死。把身体交给医生,把生命交给上帝,把心情交给自己。
人生到了什么阶段,才能有不同的体悟或看见?
54岁的刘润镕,年轻时已定下35岁退休的计划。她现在非常活跃于慈善与义务工作,认为这是她生命最精彩的部分。
她接受访问的几十分钟,都经常保持她所说的“招牌”笑容,很多人都说,她怎么可能投入那么多时间,承担那么重的义务工作,还能维持笑脸?
刘润镕先露出一笑,然后一针见血地说:“如果觉得做义工辛苦,每天都愁眉苦脸,那么干脆不要做。要做,就要做得开心,不要有负担,好像是逼自己去做似的。我享受的,就是投入时的那份心情。”
年轻时,她曾在本地著名的Spa公司担任董事经理。孩子读小学时,为了给他们更多时间,她选择兼职。后来,到香港帮叔叔打理生意。她回忆说:“我是个工作狂,从早上7时工作,到午夜12时,开会,兼顾本地和外地业务,还有为员工人事问题进行辅导等等,每天睡觉不足三五个小时,长期下来,身心俱疲,觉得应该为自己的生命重新作个选择。”放下,生命有了新的诠释。
花更多时间当义工
辗转在新加坡和香港两地工作后,2005年,刘润镕决定过半退休的生活。不过,她开始从事劳务工作,为本地公司提供外国劳工。“但是,这些都是‘散工’啦,我花更多时间当义工,为新加坡复员援助会(Singapore After-Care Association)服务,继续为监狱囚犯提供援助。我们在晚上到监狱辅导囚犯,提供回归社会的援助计划,让他们出狱后,能顺利跟家人沟通,与社会接轨。”后来,发生了马士沙拉末逃狱事件,监狱部门管制较严,只在白天给囚犯提供辅导,时间较受限制,因此也较少去了。”她说,10年前她在另一个组织狮子会时,开始这项囚犯辅导工作。不是每个辅导囚犯都能重新走正途。她说,获得家人支持的囚犯,通常较能开始新生活。
可能血液里流淌着滚滚的义工热情,她4年前加入“慈善之友”(Friends In Charity,简称FIC)这个较鲜为人知的组织。她说:“我们要帮助的,不是那些已经得到很多经济支援的团体,本地仍有许多慈善机构没有获得应有的照顾与支援。我曾做过老人支援服务,这里有很多老人家需要帮助。这个FIC的会员多数是从商的,因此筹钱的问题不大。我们各自出钱,办活动,确保这些老人得到实际的帮助。而不是花很多精力筹钱办活动,最后大部分善款都用在行政费用上,有需要者却得到很少的帮助,本末倒置!”
通过家护基金(Home Nursing Foundation)的合作,FIC助养约140名老人,每个月提供每人50元的生活必需品,如干粮、米粮、饮料等。
除了老人,FIC最近在汤申民众俱乐部举办嘉年华,成功吸引500人出席,远超200至300人的目标。刘润镕眯着眼笑说:“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来,很多人听了号召,就自告奋勇要带人来。我告诉他们,如果人多,你们得自己出钱雇车,大家都没被吓倒。我们得筹2万元,才能办这么大型的活动,第一次做就有这么好的反应,值得每个参与者感到自豪!这种快乐,是金钱买不到的。”
她形容做义工是保持身心轻松的方式。“其实,要感谢这些有需要者提供这样一个平台给我们服务,否则,我怎么从中得到快乐。我的开心,源自于他们。”
把心情交给自己
年轻时,她的健康曾敲起警钟,对生命有了领悟。现在,她每天活在当下,乐观看待生死。把身体交给医生,把生命交给上帝,把心情交给自己。
她分享一个心情故事。30多岁时,曾有朋友各自面对感情问题,她跟他们谈了很久,最后却发现对方都自杀身亡。这给她很大的冲击,改变了人生想法。“如果现在朋友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一定要确保能给对方最多时间,开导与陪伴,避免悲剧发生。”生命不计长短,而是走过所留下的意义。
刘润镕的儿女已成人,大儿子28岁,双胞胎女儿25岁,老早已脱离儿女依赖她的生活。她说:“我从小锻炼他们独立,我是个停不下来的人,脑子转得比任何人快,他们很怕跟我在一起,总是有事让他们做。当年我去香港工作,是他们最开心的日子,哈哈哈!”儿孙自有儿孙福,她也无须为三餐烦心,义务工作是她快乐的泉源。
失去灯火后不必惊慌,还可抬头观看漫天繁星。刘润镕对于生命能存活至今无限感恩,要让它继续发出光芒,照耀别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