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
吴韦材
别告诉我因为你只是一个岛民,因为所站的地方浅窄,那你就可以不必在乎这片天空的宽阔。
我就喜欢这样的天空。
其实不久前,在张家界的天子顶也抬望过无边无际的天空,但感觉好像已是很久的事,不知怎么又怀念起来。
或许身边周围真的拥挤:人们、事情、汹涌的车站、密封的楼层、人造的气候、刻意的美化,耐不住多久教我又怀念起这样的天空。
初次认识这样的天空那时其实岁数也不小了。卅来岁吧,在阿拉伯海的某个海湾沙漠上,那年龄只是目瞠口呆地觉得天原来可以那么大,大到有点整个人就要浮起来的感觉。说实在当时也称不上什么体会,天空就是大,而也只是认识到它的大。
不光是沙漠上的天空够大。后来,到了烈城,喜马拉雅山脉这处高原上的天空比纯粹的“大”又多了一些内容。海拔3000多米高的烈城,是藏族密宗文化,一处处喇嘛修道院就建在辽阔无垠的高原瘠土上。白色的高墙,肯定又分明的黑框窗口,晨起时,看到身穿褚红色僧衣的喇嘛像蚂蚁队列般,静静在回廊里穿过,一点声音也没有,那种寂静,寂静得无边无际,寂静得一直向外界源源不绝扩散开去。如此简练的符号,我开始明白天空之所以能感觉到它的大,因为在天空底下走着的,是人。
因为天空底下是人,是人感觉到这个天空的大。说得直接点,这还是人的幸运,也是人的一点造化。
教课时我常会给学生看些图片:静静等待绽开的花朵、悄悄浮起来呼吸的鱼、花纹美丽得几乎匪夷所思的贝壳,草尖上自己懂得如何闪烁的露珠,刚刚出世还没张开眼睛的哺乳动物,当然,还有天空。
对这些图片孩子们很容易就感觉到那份自然的美丽,除了天空。
我是过了好阵子才真正发觉并肯定没看错这现象。然后我就想了。或许一个偌大的天空对孩子来说确实单调了些,我自己是卅来岁才感觉到天空的体会,让这些孩子在十来岁的年龄就去体会无边宽阔,似乎有点不公平。
但我依然把不少天空的图片放进我所有图片里。至少我希望他们之中有人会记得自己曾经看过这样的一片无垠宽阔,那以后在他有一天真正认识天空的时候,叫出自己回忆之际或许就多了点化学作用,我就希望这一丁点化学作用还在,那么,也许就在一刻间,他也感悟到天空给人的启示。
因为就是在那么宽大辽阔的天空下,我感觉到自己真是一个踏踏实实站在地上的人。就因为这踏实感觉,我开始从此珍重我自己这个存在。
是的。身边总是每时每刻围着很多事物。也很容易把身边这团团转的一切就当作是自己仅有的世界了。其实天空一直都在。就在我们头上。就在这栋建筑物与那栋建筑物之间。就在这件事情与那件事情之间。就在这趟车与下一趟车之间。就在每天的这个忽略与那个忽略之间。说到感觉,就连“感觉”这两字现在也因为用得太频繁,分身乏术,连感觉都模糊了。真有诚意要感觉一下,当然是可以的,记得大早起来清修那些喇嘛么?至少学习那样地专注一阵,至少让自己静下一阵,然后抬起头,果敢地看到天空最远的角落去,再想想自己究竟是站在哪里。
别告诉我因为你只是一个岛民,因为所站的地方浅窄,那你就可以不必在乎这片天空的宽阔。
地球比岛还小。地球比一粒尘埃还小。
能明白这句话你就能领会天有多大。而当你能真正感觉到自己站在一个无私宽阔之下,你就能明白这几十年你出席于这个现场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