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y><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setAttributeOnload(object, attribute, val) { if(window.addEventListener) {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function(){ object[attribute] = val; }, false); } else { window.attachEvent('onload', function(){ object[attribute] = val; }); } } </script> <div id="navbar-iframe-container"></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s://apis.google.com/js/platform.js"></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gapi.load("gapi.iframes:gapi.iframes.style.bubble", function() { if (gapi.iframes && gapi.iframes.getContext) { gapi.iframes.getContext().openChild({ url: 'https://www.blogger.com/navbar.g?targetBlogID\x3d26873610\x26blogName\x3dDreams+%26+Perseverance..\x26publishMode\x3dPUBLISH_MODE_BLOGSPOT\x26navbarType\x3dSILVER\x26layoutType\x3dCLASSIC\x26searchRoot\x3dhttps://hazeynut.blogspot.com/search\x26blogLocale\x3den_GB\x26v\x3d2\x26homepageUrl\x3dhttp://hazeynut.blogspot.com/\x26vt\x3d5694730461771843298', where: document.getElementById("navbar-iframe-container"), id: "navbar-iframe" }); } }); </script>
hazeynut @blogspot.com ♥
Saturday, May 29, 2010

Food For Thought

人生规划

韩山元

开门见山

  人生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转换跑道也未必是件坏事。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计”其实就是规划,一年的规划又是跟一生一世的规划相联系的,一年之计总不能与一生之计背道而驰。值此送牛迎虎的时刻,仅谈谈对人生规划的一点心得。

  心理学家说,学习有高峰、平地与下坡,开始学习生涯时是走上坡路,攀高峰。到达山之巅时,如果不再攀登更高的山,你要吗停在山巅,要吗走下坡路,然后你可能停滞在一个平地,如果还是没有新的山峰可攀登,那就会往下坡的路再走。

  人的一生何尝不是如此?所以,要有长远的规划,定下最终目标之后,还要定下达到最终目标的步骤(即阶段性的计划)。有人的最终目标是当大科学家、医学家,大师级的艺术家、大诗人、大文豪。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当然很好,然而,人生规划是主观的,客观现实未必完全按照你的主观走,事与愿违,转换人生跑道的事也是常有。

  历史上转换人生跑道的名人不胜枚举,就说说文艺名人吧,19世纪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在大学里是学工程的;19世纪法国小说家莫伯桑(1850—1893)大学里读的是法律,后来从军;另一位法国作家,名著《卡门》的作者梅里美(1803—1870)是学法律的;俄国作家契诃夫(1860—1904)原是学医的;《日瓦戈医生》的作者、俄国的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原是学音乐理论和作曲的。

  中国现代诗人艾青原是学美术的,沈从文原来从军,夏衍到日本学的是电机工程。鲁迅的转换人生跑道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人们津津乐道的事件,直接的原因是一段时事短片,强烈地伤害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1905年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那年日俄战争爆发,两个强国在中国的东北交战,满清政府竟然宣布“中立”。日本人拍的日俄战争时事片,其中一段讲的是日军抓到中国人,指他们充当俄国间谍,要当众枪毙,在四周围观的是一群中国人。而在课堂上也有一名中国人,那就是鲁迅,在课室里的日本学生都拍掌高呼“万岁”。

  此事极大的伤了鲁迅的心,他思前想后,决定转换人生跑道,弃医从文。

  有人做了这样的假设:如果当年鲁迅没看到这个短片,他会不会弃医从文呢?其实,历史没有太多的假设,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你回过头来假设,又有多大意义呢?可以把鲁迅这段往事当作偶然,但是里头蕴含着深刻的必然。鲁迅发现医学只能治好人们肉体的病,不能治好人们精神上的病,不能使中国人去除劣根性,这个发现总会出现的,问题只是时间的迟早罢了。

由上述多个例子看来,人生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转换跑道也未必是件坏事。

  新加坡人又是怎样做自己的人生规划的呢?想起多年前念小学时,上作文课写《我的志愿》,这算是少年儿童时代尝试做的人生规划吧,大多数学生都是写我长大要当医生或当教师,很少人说要当工人、农民的。有个学生写“我长大要当工人”,这篇文章竟然被老师拿来当众讥笑,老师在文末批语了一句话:你何必读那么多书?

  为“钱途”而读书,这是新加坡这个商业社会长久形成的风气。所谓人生规划,往往也是跟金钱挂钩的,人们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是看他赚钱多少,因此人们往往用投资的眼光来看求学深造,简言之就是看行情读书,就是跟着市场的需要走。这原也无可厚非,但是,那些赚钱少而文化价值高的行业就被人冷落了,整个社会的人文气氛就营造不起来了,这究竟是祸还是福,值得人们深思。



轉載自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