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琬仪
扣除每月须缴付的银行贷款、水电费、电话电缆费用、交通费、家用、出外用餐费,剩下的可用现金有多少?它决定了你的消费能力,也在某个意义上决定了你的快乐指数。
如果你的快乐指数完全能够用金钱来量化。
你每年可挥霍的流动现金的多少不一定和国家计算生产与经济活动的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起落成正比。
也就是说,新加坡GDP今年可能面对超过-5%的萎缩,你个人的快乐指数复增长的幅度可能更大(如果你被裁,缺乏积蓄,手停口停),或者仍享有不错的增长(手头上的钱少了,但维持日常生活素质有余,并获得更多时间陪家人、培养兴趣)。
《金融时报》一月份有一篇报道,探讨了经济学者对GDP作为国家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基准不够全面所进行的反思。
报道扼要地介绍了由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者Joseph Stiglitz和Amartya Sen率领的24名经济学者正在进行的一项报告的研究范围。
GDP只能计算量的起落,却评估不到质的改变。它把全国的家庭收入、商业、家庭和政府的投资、政府的花费以及净出口所得,全部加起来。这个数据,不能反映国民收入的分布情况,无法辨别政府所投资的项目哪些是造福社会,哪些日后将带来更大的伤害。
若加点色彩,它不能说服公众为什么国家GDP每年增长,但大家口袋里的钱包越来越薄;它毫不约束政府怎么花钱,反正花钱建监狱,和花钱建大学,在账面上同属支出栏目。
研究报告的主旨在于把经济数据人性化,提高更全面、更容易被公众理解,同时更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指引的讯息,从而提升环境与生活素质。如果这份在下个月提交的报告能说服执政者与舆论,它将可能改变国家政策制定的思维,帮助建造一个比较快乐,比较绿色的社会。
这项研究由法国总统Nicolas Sarkozy发起。公众对于GDP数据的日益不信任引起了他的关注。
法国人对于经济数据研究的敏锐,和他们从味蕾教育所展现的纤细敏感,一样引人好感。
《金融时报》引述法国国家统计机构Insee主管的话:“感觉贫穷在哲学意义上便是贫穷。”所以不用等到裁员减薪,只要你觉得自己的支出和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你已不自觉地加入了贫穷俱乐部。
同样道理,为什么经济低迷的新闻天天上报,电视新闻全天候放送,我们还是看到餐馆满座,名牌精品店人龙不散,旅游展挤满要飞欧洲日本的国人?
现实和真实的相互感应不一定像天气和体温一样同步。
活在经济不景蔓延时,我们生逢其会,碰上了地球70多年来最大的经济危机,提供了现实压力让我们可以切身地对贫穷与富有做深刻反思。通过反思,但愿你发现你可以比自己想象中富有,或者想通可持续维持的快乐生活方式。
http://blog.omy.sg/lowflying
reminds me of the relative happiness and adaptive expectations theory.. perhaps tts e reason why humans are never satis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