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y><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setAttributeOnload(object, attribute, val) { if(window.addEventListener) {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function(){ object[attribute] = val; }, false); } else { window.attachEvent('onload', function(){ object[attribute] = val; }); } } </script> <div id="navbar-iframe-container"></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s://apis.google.com/js/platform.js"></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gapi.load("gapi.iframes:gapi.iframes.style.bubble", function() { if (gapi.iframes && gapi.iframes.getContext) { gapi.iframes.getContext().openChild({ url: 'https://www.blogger.com/navbar.g?targetBlogID\x3d26873610\x26blogName\x3dDreams+%26+Perseverance..\x26publishMode\x3dPUBLISH_MODE_BLOGSPOT\x26navbarType\x3dSILVER\x26layoutType\x3dCLASSIC\x26searchRoot\x3dhttps://hazeynut.blogspot.com/search\x26blogLocale\x3den_GB\x26v\x3d2\x26homepageUrl\x3dhttp://hazeynut.blogspot.com/\x26vt\x3d5694730461771843298', where: document.getElementById("navbar-iframe-container"), id: "navbar-iframe" }); } }); </script>
hazeynut @blogspot.com ♥
Saturday, January 31, 2009

Food for Thought

坎贝拉 Birrigal把我引入 音乐的世外桃源
毛佳/国大附中
  莫扎特曾经说过,没有出国旅游过的音乐家,是不可能演奏出动人的乐曲的。这句话,我确确实实地在坎贝拉的Birrigal感受到了它真正的意义。一直呆在家里面对着乏味的平日生活和千篇一律的日常活动,扼杀我对音乐的感触与灵感,使得自己弹奏出的曲子失去了“味道”。 庆幸的是,天赐良机,老天把我送到了澳大利亚,也许是想让我有一个机会去“体会音乐”与“搜集经验”。在Birrigal,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仿佛把我推入了音乐的世外桃源。

  Birrigal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用耳朵听不到音乐缠绕的地方;人们只有用心才能体会。一踏入保护区内,当头笼罩的树木,芬芳的花香和清脆的鸟叫声立刻把我卷入了另一个陌生稀奇的世界。一个没有被科技感染的地方,只有自然怀抱的圣地。此刻,维瓦尔第的《四季》忽然在我心里响起。《春》活泼的旋律表现了周围的万物充满了勃气;《夏》的优美又有点悲伤的旋律让我领悟到了这个圣地的脆弱;《秋》欢快的旋律正如此刻的心情;《冬》发出的神秘感正表达了我对一切的陌生,不过也代表了我对往下的旅程的期待。

  往自然保护区里走了一会后,我们到达了一个大的人造湖。湖的面积很大,前景是一条小溪而背景则是宏伟的大山。湖水平静,没有看到任何动物出没的现象,只有风吹出的小水波。加上周围的寂静,感觉好深沉,仿佛拉赫马尼诺夫沉重的奏曲慢慢地在心里奏起。当时,保护区的导游给我们看了一只鸭嘴兽的标本,说尸体是在小溪里发现的。那时,拉赫马尼诺夫暗沉的音乐更加响亮,我也仿佛了解了他想表达的意思。就好像在这保护区里危险能随时出没,每一个跳出来的音符就代表了突如其来的危机。奏曲里突然重重的鼓响,就好像那2002年的森林大火,狠狠地带走了好多动物。

  不过,穿过沼泽,我们看到鹤安静地在泥巴里挑找食物,袋鼠懒洋洋地躺在泥块上晒太阳。动物们互不相干,没有因为在同一个地盘上而干扰对方的存在。整个地方气氛温和,很有和谐的感觉,就好像交响乐团不同的声音恰当地拌在一起,织成了一首动听的曲子。在这个保护区里,生物们也织成了一个生命之网。说到和谐,万事都要有一个平衡。在自然保护区里,管理员们为了确定湖水的干净度,每天都勤劳地为湖水做测试,保护水生动物的环境和生存率,防止破坏整个保护区的“和谐”与“平衡”。管理员们就像指挥家一样,看着交响乐团的每一个部分,以保持音乐的美丽和旋律。

  经过这次的旅程,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也得到了很多演奏的心得与经验。莫扎特说的没有错。在这个小小的天堂里,我尝到了音乐真正的滋味。

转载自联合早报


探索澳大利亚紫罗兰山洞 刺激如演武侠片
邓晓舟/德明政府中学
  紫罗兰山洞犹如童话世界。长短不一的钟乳石,或如一把把的利剑,或如座座银白色的山丘,在照明灯的映衬下,晶莹剔透。洞中时宽时窄,宽处如教室般大小,而窄处即使一个人通过也得弯腰侧身爬行。

  2008年11月 13日,作为爆米花游学之旅团队中的一员,我来到了期盼已久的澳大利亚著名景点——蓝山。

  蓝山位于悉尼城市的西面,因山上生长着繁密的澳大利亚国树——尤加利树,其排出来的油渍遇太阳光照射会发出淡淡的蓝雾而得名。站在观望台,俯视连绵山峦,可谓独一无二,美不胜收。整个蓝山好似一幅凝重的画,又如一首深邃的诗,我简直被大自然的神奇景观所陶醉。

  来蓝山当然少不了游紫罗兰山洞。紫罗兰山洞由8个洞穴组成,洞内有鳞次栉比,形状奇特的钟乳石。我们20名成员通过抽签方式选出10名幸运者,我有幸成为可以跟着导游进入山洞的“冒险家”。签完“生死”合约,我们按要求穿上特定服装,配戴上指定器具,整装待发,犹如电视中的探险家一样,架势十足。

  山洞的入口在脚下陡峭的山崖处,进入山洞的唯一途径就是用攀岩吊绳,把人一个一个地往下送入洞中。跟着导游,我们小心翼翼地向洞内前行,“哇”,好惊叹呀!这里犹如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路径迂回,奇幻异常,别有洞天。长短不一的钟乳石,或如一把把的利剑,或如座座银白色的山丘,在照明灯的映衬下,晶莹剔透,婀娜多姿。洞中时宽时窄,宽处如教室般大小,而窄处即使一个人通过也得弯腰侧身爬行。

  在一个庞大的空洞里,借着休息喘息的片刻,凭借头盔上的照明灯,我好奇的环顾着周围的神奇世界。这里有已被前辈踏平的台阶,墙壁上似乎还有一些黑色的记号。导游阿姨指着我们面前好像“手”形状的记号,对我们说:“谁能猜到这是用来做什么的?”我们面面相觑。导游继续道:“这是在一百多年前,探险家来到这里所做的记号。这种记号是为了给下次来这里的人带路的标志。”听导游这么一讲,我定睛一看,石头上果然隐约写着18xx年的字迹。我不由得暗暗赞叹起来:这些探险家真是太伟大了,他们没有像我们今天佩带的先进设备,却也可以寻找到这么隐秘的地方,实在太可贵了。

  接下来,导游让大家把头盔灯都关掉,说:“我们要让你们看一样古时的油灯。”话音刚落,就听到 “嚓嚓”几下,一个导游叔叔的手上突然出现了一簇小小的桔红色火苗,一跳一跳的,十分耀眼。尽管火苗微小,还不时被大家的呼吸吹得左右摇摆,但在黑暗中却犹如雪中送炭。

  绕过地下迷宫,我们来到了一条被开凿好的平坦区域。这里,霓虹灯照耀下的钟乳石,更加五彩斑斓。在钟乳石的表面,仿佛缀满了宝石,红的似珊瑚,白的如玉石,绿的若翡翠,黄的像琥珀……沿台阶而上,路旁不时出现各种奇形怪状的石柱,有的相偎相依,仿佛在说着悄悄话;有的昂首挺胸,似乎要对天高歌;有的把脸背向游人,宛如羞涩的少女……

  我钦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虽然探险仅有几个小时,但它将永远留在我的脑海中。我爱蓝山,我爱紫罗兰山洞,我爱大自然。

转载自联合早报


紫罗兰山洞 大自然的魔力
宋凌暄/南洋女中
  紫罗兰山洞距离悉尼大概要两小时的车程。

  临近山洞时,先观其外貌,觉得它没什么特别,就像是从天上掉下来堆在一起的巨石,跟我们游览过的蓝山那些险峻的山峰比起来,并不怎么样,可它为什么如此出名?我且要探个究竟。

  此处旅游可有两种方式——游览和探险。经过抽签后我们分成两队,我则幸运地被分到著名的“Plughole”探险。

  向导解释,我们所要走的这条路线和水槽的形状一样,因此得名“Plughole”。

  要探险,先穿戴好行头。我们头戴具有探照灯的安全帽,身着探险服,准备就绪,出发!第一站——“sinkhole”(污水坑),其实它是一个巨大的石灰坑 (doline)。我们腰间系好皮带,被一条绳子吊着,用沿绳滑下法 (abseiling),让身体与石壁垂直,与地面平行着下来。

  高难度的第一关顺利完成!我们卸下皮带,从一个只有一米多高的小洞钻了进去,开始了真正的山洞探险。

  进入洞中完全是另一幅景象。和洞外的酷热相比,洞内干燥清爽,冷风从我们脸颊上吹过,让我们感到格外的清凉舒服。我们借着头盔上的照明灯光,探索洞中景物。抬头望着上面重叠交错的石头,想到它们竟然在那个位置上呆了那么久而没有掉下来,我突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魔力和它那令人惊叹的力量。

  再往前走一段路,我们看到洞顶上有一群群大小不一的钟乳石。它们有的像拖着长须的老人,有的像闪闪发光的金字塔,还有的像千年寿龟,竟然让我联想起了儿时冬天在松花江边看到的雾凇。

  这些钟乳石在照明灯的照射下栩栩如生,感觉如临仙境。别看有的钟乳石只有铅笔芯般粗细,短短的只有几厘米,向导说,光是这点长度就要花上几十年才能形成呢!那眼前的这群,大的有金华火腿般大小,岂不是要花上几千年上万年才形成?
一路上,我们看到很多石头上都有模糊不清的笔迹。据说,这些都是早期探险家留下来的,这一情节让我想起西游记里孙悟空“到此一游”的画面。哈哈,原来澳大利亚人也流行这个。从那些笔记中,我们了解到原来在十九世纪末就已经有人来过。其中还有女士!我的天,在我的印象中,那个年代的女士应该是穿着长裙,拿着扇子去参加舞会的,可竟然还有人去山洞探险!
  “Plughole”探险路线像水管可不是浪得虚名。洞内道路弯曲,出口通常都在最不起眼的地方,有的连身体都不能平躺,要以侧面撑地,像蛇一样在窟窿里钻来钻去,惊险刺激不输给武侠片。想想,一百多年前的人们,又是怎么凭着一支蜡烛完成的?第一个人又是怎么找到这些出口的?他们才算是真正的探险家吧!

  经过两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完成了探险,让我亲身体验到紫罗兰山洞的美妙。那些钟乳石让我明白了何谓奋斗,锲而不舍就能创造出奇迹;一个个藏在角落里的出口,更让我了解了什么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些外表看似平平无奇的石洞下面,原来蕴含着无限的惊喜与奇迹……也正是这种外表和内在的巨大反差,才使得人们更喜欢紫罗兰山洞。不要“以貌取人”这句话,原来在石头上也灵验。

转载自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