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y><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setAttributeOnload(object, attribute, val) { if(window.addEventListener) {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function(){ object[attribute] = val; }, false); } else { window.attachEvent('onload', function(){ object[attribute] = val; }); } } </script> <div id="navbar-iframe-container"></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s://apis.google.com/js/platform.js"></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gapi.load("gapi.iframes:gapi.iframes.style.bubble", function() { if (gapi.iframes && gapi.iframes.getContext) { gapi.iframes.getContext().openChild({ url: 'https://www.blogger.com/navbar/26873610?origin\x3dhttp://hazeynut.blogspot.com', where: document.getElementById("navbar-iframe-container"), id: "navbar-iframe" }); } }); </script>
hazeynut @blogspot.com ♥
Sunday, December 07, 2008

Food For Thought

生活的理想-王嬿青

玲疯狂地购物,该买的不该买的,打折的不打折的,好看的不好看的,两小时里花了两千多块。她说爽了,我笑:“干吗和钱过不去。明天你一定会后悔,千万别叫我陪你来退货。”在股市里输了钱,她现在想得开,花掉的才是自己的钱。

玲41岁,关心时事很会理财,她从来不对做生意感兴趣,道理也对,做生意要掌握时机控制成本,往往不是做事的本领而是管人的本领。管没读过书的粗人太琐碎太费心,管读过书的聪明人更难,怕资源变成别人的被抢去了生意。于是她潜心经营股票和基金,理由独到:只要不贪心,赚的是市场的钱不是朋友的钱,最开心。我羡慕她的聪明更敬佩她的自律,赚了钱也不乱花,继续投资。

她生活的理想是到45岁退休,也曾经很详细地告诉我如何只打工便能达到这个目的。当然投资的前提是除了生活必须开销之外很自律地节省服装、化妆、交际应酬、旅行的费用。我们不是很close的朋友,当然,因为在我看了这太灭欲!女朋友在一起要买衣服看电影,要吃饭喝咖啡,要相约做SPA或短期旅行,重点是要有一些情调和时尚,这些都要花钱,花钱就不能存钱,还要努力工作,也就不能实现生活的理想:45岁退休。

玲的计划从十年前开始,进行得很顺利,直到最近,股市崩盘,玲说,55岁也退不了休了,自己太贪了。然后她开始无止尽地缅怀起那些不舍得买的衣服,应该说是缅怀当时穿上它出席某个酒会的心情;她开始注意到自己的鱼尾纹,先进的医学美容为留住女人的容颜的确卓有成效,虽然花钱,但毕竟能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5岁,对女人是致命的诱惑;她发现我们在艾菲尔铁塔下的笑容和苏眉岛上的痴狂,那是在50岁以后不一定找得到的感觉,拍出的照片也不会那么美。当一切为了理想生活的忍受化作泡影的时候,人的沮丧不言而喻。

人如果不要想太多未来,其实都可以是快乐的,虽然这个命题有点天真。但事实是我们活在希望里,活在莫泊桑的场景里;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结果却是一样的,就是为了所谓生活的理想而生活得很不理想。

凤姨今年已经70多岁,上海老太。她生活的理想就是省吃俭用,把积蓄留给孩子。儿子拿到20万人民币储蓄的时候很感激,但以上海的房价那只够买个客房的厕所,而可以想象的是母亲在年轻的时候,在每月薪水数百元的情况下要积攒下这笔储蓄,过的是什么日子?!是很冷的夜晚不开空调,是很黑的光线不开电灯,结果时代过去了,通货膨胀了,生活的理想没有实现。

玫姨50多岁,很会持家也不吝啬,该做的人情该有的享受,不奢华但绝对到位。但她依然很不快乐,就是对未来充满恐慌,因为太聪明太有先知先觉常常能对事态的发展有判断,但正是预知未来有10%失败的可能,她会将这种可能性扩张成百分之百,然后十分焦虑天天念叨并选择最安全的应对方法。比如说她天天提醒儿子他的行业会萎缩,所以周末不要睡懒觉,要去进修;会给女儿敲警钟要掌控老公的钱财。儿女们开始远离她,她说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好,为什么会这样。儿女们说本来开心的日子永远很不开心,永远很为未来发愁。

想起了瞿秋白说过的话:“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未来,尤其是这个时代,都不确定。玲,凤,玫都没错,只是适度就好,不要过分。这刻的快乐是重要的,至少回忆里不会遗憾。(完)

轉載自聯合早報


看了這遍文章,感覺五味雜陳。。

不苟同裏面所說的花錢就不能存錢, 如果真是這樣,我反而會懷疑你花錢的本領。。
而且人總是會緬懷自己錯過的東西/事務。。
儅你在投資失利時,自然而然會想"當初應該買。。。"
但儅你在年老退休而不夠錢養老時,你又會怎麽想?八九不離十會這麽想“早知如此,我當初應該多省錢做投資。。。。”
我只可以說,這裡沒有對錯, 只有你如何去尋找一個平衡點。。也就如我剛才所說的看你花錢的本事有多厲害。。
其實世界上很多最美好的東西是免費的, 只等待你的挖掘而已。。

而且省吃儉用是美德, 但請不要把全數省下來的錢放在銀行裏!!!
這麽做的人真的是太天真了。。
我對這一類的人只有一句話:到時請不要埋怨/後悔/怪我沒有提醒你/找我哭訴!!

居安思危也是好現象,但是誰都知道任何東西到了極端就會發展成弄巧反拙/“愛你變成恨你”的結局。。
以上的情況已經是杞人憂天了。。。

請作者不要把華人千年來的美德批評得一文不值!!!

吃自助餐杂感-东方客


  在日本的自助餐店里,我们经常看到两种人。

  一种人是走走看看,一样拿一点儿,只拿自己能吃得了的分量,拿了一定吃完。

  另一种人是什么都拿,专捡最贵的鱼肉鲜虾,满满的一大盘,一盘接一盘,一碟接一碟,不停地拿,还说:“不拿白不拿!!”

  前一种人,到自助餐为的是能够品尝多种不同菜肴的滋味,享受一点儿多样化的食品。

  可后一种人却是抱着“不吃白不吃”“不拿白不拿”的想法,花钱不但要吃个好,吃个饱,吃个爽,还要吃够本才肯罢休。

  前一种人的桌子干干净净,碟子不多,没有剩菜。他们不愿意浪费食物,能吃多少就拿多少,不贪不婪。

  后一种人却是杯盘狼借,吃啊吃的,一碟又一碟,吃啊吃的,没完没了。桌子上不知已有多少碟子了,再拿,不拿白不拿!走,再去拿!吃完了烧肉鲜虾,再吃甜品,蛋糕一拿就是三四块。嘿,吃个爽,吃个甜甜蜜蜜。早餐午餐晚餐一起吃,回家不用再做饭,不用再吃了。

  你们是哪一种人呢?

  在日本我接触的都是前一种人,自然而然跟他们一样,我跟朋友到自助餐馆,也许我们有点儿亏,但我们不那么想,让人家赚点儿又怎么样,我们绝对不敢暴殄天物。
再说,后一种人的吃法,对身体好吗? 三餐做一餐吃,吃得肚子都撑了,吃得都走不动了,对身体会好吗?恐怕不会有医生鼓励人们那么吃饭的吧?也许有人会说,那不是天天吃,那是偶尔吃一次,一两个月吃一次。可这偶尔吃,可能就把你的肠胃给弄坏了,你愿意吗?

  更糟糕的是,已经知道吃不下了,可“不吃白不吃”的念头,“不吃不拿就是亏本”的念头,造成这些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拿、拿、拿……到头来,满桌都是吃不完的剩菜剩肉,你们说那不是暴殄天物是什么? 那些菜肴都是经过不少人生产出来的啊!

  我的一位老师曾告诉过我,不要以为交了钱,就可以暴殄天物,不要以为不是自己付钱的公共用品,比如公厕的自来水和纸张,就可以随便浪费。那些东西都是大家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是老天爷赐予我们的。想想世界上还有十多亿人缺水喝,缺粮吃的吧。

  话说得很有道理,可怎么对某些人就那么难懂,是不是跟他们的教育水平,跟他们的修养素质有关呢?

轉載自早報

這種情況在新加坡在已經是見怪不怪了。。
儘管政府多年來的“教導”, 新加坡人的陋習仍然時有所聞, 甚至“揚名海外”。。
難道新加坡人的修養質素真的那麽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