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y><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setAttributeOnload(object, attribute, val) { if(window.addEventListener) {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function(){ object[attribute] = val; }, false); } else { window.attachEvent('onload', function(){ object[attribute] = val; }); } } </script> <div id="navbar-iframe-container"></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s://apis.google.com/js/platform.js"></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gapi.load("gapi.iframes:gapi.iframes.style.bubble", function() { if (gapi.iframes && gapi.iframes.getContext) { gapi.iframes.getContext().openChild({ url: 'https://www.blogger.com/navbar/26873610?origin\x3dhttp://hazeynut.blogspot.com', where: document.getElementById("navbar-iframe-container"), id: "navbar-iframe", messageHandlersFilter: gapi.iframes.CROSS_ORIGIN_IFRAMES_FILTER, messageHandlers: { 'blogger-ping': function() {} } }); } }); </script>
hazeynut @blogspot.com ♥
Saturday, December 13, 2008

Food For Thought

节俭美德-郭金火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逝世,令华人世界深表惋惜。一代企业家,出身贫寒却白手成家,一生凭勤劳、节俭、务实和坚强意志打拼企业王国,是世人典范。

91岁高龄的他,令人津冿乐道者,是一生奉行节俭,不因富贵后变成傲慢自大,挥霍浪费。他的座车用了18年不更新,不追求名牌新车;一条毛巾用了10多年;用剩的肥皂,贴在新肥皂上再用等等的德行,不是造作搞宣传和吝啬,而是不忘出身寒微的节俭美德,警惕自己“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他很注重身体健康,清晨早起练功和毛巾操,常年举行企业员工运动会,亲自带领大家跑歩,也分送员工能冲洗屁股的马桶,养成卫生习惯。他设立慈善医院,培养医疗和医护人才。他对钱财的看法是:钱取之于社会,不能留下来的,要还给社会;惟该用就用,不能隨便浪费,就是布施得当。

许多华人大企业家和富豪,事业大成仍保留节俭美德;如马来西亚巴生埠的一位企业家,每早和老工友吃油条咖啡和打扫办公室。据说有位洋行经理,一早到来洽谈生意和签合同。他为他开门,访客顺手拿些零钱小费打赏,他照收不误。待签约时,由儿子介绍,才知道他是大老板,羞愧得很,而他不摆架子,礼貌地与他握手签约。他外出收账,不用汽车,而是把脚车放在自营巴士车顶上,到达目的地后,踏脚车逐家收账,与客户关系良好,也充分了解自己产品和市场情况。他一生不住豪宅,住在老店楼上。

现时代与价值观迥然不同,我们不是要学成功企业老前辈那种刻苦节俭的模式,而是学他们的节俭美德与精神。尤其在这金融海啸冲击下,开支量入为出,并养成储蓄好习惯,少用未来钱。爱惜有时钱,当能安然渡过风暴侵袭。

轉載自聯合早報


钱与生活-简桥
“一个人如果没有钱,固然十分辛苦。但如果有太多钱,也一样十分辛苦。”

这是我最近在金融海啸中,观察出来的 一个真理。那段日子,我每晚在电视的《十点新闻》节目上,见到许多受到雷曼兄弟迷你债券伤害的上了年纪的人,他们都集中在芳林公园的“演说者角落”,聆听 一位有识之士,教他们怎样把毕生储蓄追讨回来。他们之中,满面泪痕、号啕大哭者有之;一脸不知所措,黯然神伤者有之,甚至有的还呆若木鸡,面无表情……据 说,他们之中损失的钱,总计上亿元。好庞大的数目呵!

他们错吗?说来也没什么错的。他们购买那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所谓金融衍生产品,目的不外想多赚一点利息,以备好好享受生活,就只是这么简单。却没想到,结果惹来了……如此这般的一场惊天动地的风波。

我向来认为,钱不必太多,够用就行了。这次的金融海啸,更加深了我的这个信念。其实与我持同样信念的人也很不少,最低限度,这次在受波及的千多名新加坡人之中,并没有我的同学与朋友在。真是万幸。

钱实在是不必太多,够用就行了。我读小学时在课外书上,读到一个很有意义的故事:

有个鞋匠,每天清早起身后,一边钉鞋、一边唱歌。他虽没钱,但生活得很快乐。他的隔壁,住着一个富翁,却每天都被他的钉鞋声和歌声,吵得从清梦中醒来。 终于有一天,富翁去找鞋匠,说要送他一万元,请他不必再天天制鞋唱歌吵死人。那鞋匠接受了万元后,不知如何处置。为了那笔钱,他夜夜不得安睡,精神因此萎 靡不振。最后,他把万元还给富翁,又天天钉鞋、唱歌,生活快乐无比。

钱太多是有苦恼的。年前金融界流传一句话:“如果一个计划,听起来不似真的,那它大概就不是真的。”这话足以让那些想“钱生钱”以享受生活的人,提高警惕。

生活不是给我们享受的,生活是给我们磨练的。


金融海啸中的一朵小浪花-完颜藉

好像听说过,瑞士银行是世界存款最安全的地方。那里的银行有“保密法”,存放大宗存款,不必用真姓名,凭 密码、公司或公司办事处名义就得了。如此一来,世界各地的脏钱、黑钱、贩毒钱、走私钱、国家独裁者从人民手中搜刮到的血与汗钱,都能在“保密法”护卫下纷 纷流入瑞士银行的钱库。对瑞士,我有个靠听来的认识:瑞士是欧洲最富有的国家;瑞士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瑞士有两样东西是其他国家没有的,一是表; 二是银行。当我去查看有关瑞士的资料时,很巧,有一个很风趣的小故事迎面而来,它说,有那么一天,有个人(是不是台湾前总统陈水扁的儿子陈致中,不得而 知)手里提着一大叠美元,到瑞士最大的联合银行开户头。银行柜台小姐问:“先生,您想存多少?”那人神经兮兮地四处张望,然后答:“存2000万美元。” 柜台小姐语意安慰地说:“先生,您不必不好意思。虽然瑞士很富有,但穷绝对不是先生的错。”

这则小故事,当然是笑话,不能当真,但它 反映瑞士的富有倒是事实。很碰巧,正当我看着故事吃吃而笑之际,朋友陈健业传给我一则电邮,跟瑞士联合银行的一桩近事有关。这家银行在2008年也因泥足 深陷在美国的次优贷款危机中闹穷,乞求政府救急。银行有数以千万计小股东(多是年纪大的小康阶级),他们的股值,在数月之间,贬值成原来的一半。他们召集 6000人开紧急会议。大会最后问:到底谁是 “凶手”?有些人指那些即使金融危机已冒出头来时,还在出入坐大汽车,出国住总统套房,领高薪,拿巨额奖金的银行头头就是。大会的紧张气氛最使银行的董事 主席马塞尔·奥斯佩尔尴尬。一个与会者问奥斯佩尔:“你饿么?”说罢,从衣袋里抽出一串肉肠,朝奥斯佩尔鼻子摇晃。奥斯佩尔当然没法子接受。

事后,我从一则电讯里得知:马塞尔·奥斯佩尔宣布:放弃2007年的2000万瑞士法郎奖金,只领200万瑞郎固定薪金。

瑞士联合银行总行坐落的苏黎世百列广场,被愤怒的“苦主”改名为“海盗广场”。

小股东紧急会议过后,据说会议厅外有个衣冠不整的人指着联合银行大厦说:幸亏俺不受金融海啸的冲击。这个说话的“俺”后来查明是个乞丐。


轉載自早報

挺有意義的幾篇短文
但說實話, 我認爲新加坡沒幾個人是屬於“有太多錢”的人。
我看到有太多的人爲了五斗米折腰, 所以要賺多點錢無可厚非。
但正所謂“帶眼識人”, 也請“帶眼識产品”。。
金融衍生产品只是銀行賺錢的工具, 所以請不要盲目百分百相信銀行。。